我国高校学生社团自20世纪初兴起以来,以其鲜明的个性在大学校园中呈现出了蓬勃发展之势。与此同时,高校学生社团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及外部发展环境的影响,还处于次成熟阶段,以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明确和分析高校学生社团的内涵、认识和掌握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困境和目标,对创建优秀社团、发展高校教育有重大意义。
十六大报告上提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面对新形势下我国高校教育发展的新战略,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学生社团,必须与时俱进,明确和分析自身的内涵,力争在高校发展和社团建设中作出新的安排,发挥更大作用。
一、高校学生社团的内涵
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在近二十年的发展中,逐渐从高校的边缘地带走向了中间地带;从高校的附属物演化为了比较独立自主的部门,具备了丰富的内涵。这种内涵在组织形式上表现为高校的一种特殊的学生组织,它囊括了由学生自愿组成、为实现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协会、学会、研究会、联谊会及文学社等。在精神文化上表现为“大学校园本身的人文气息与大学生群体的独有特征所结晶的属于大学生们自己的青春载体。在这个载体中,它所拥有的社团不仅包容了大学生们个人的兴趣爱好,还反映出了大学生们的青春梦想、生活***、人生规划,有的则更折射出了他们为之振臂高呼的在现实社会中的自我角色扮演以及所处的年代中应履行和承担的义务和责任”[1]。高校学生社团的内涵是丰富的、变化着的,不能一言以蔽之的。它必将在高校学生社团的实践中被赋予新的内容,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探究。
二、高校学生社团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及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组建学生社团、完善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领导的重视,大部分高校都对学生社团建设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他们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拓宽学生社团的学科领域和活动范围,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我国高校学生社团不仅从数量上而且从开展活动的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2]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社团发展也面临着软实力不强和硬实力不硬的困境,需要在实践中突破。
第一、高校学生社团的软实力不强。软实力不强是一般高校学生社团所存在的通病,其主要表现为高校学生社团在社会和学校的认可度低、社团文化积淀太少、基本信念缺失、价值取向混乱以及管理制度不科学。首先,高校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建设和学生发展中的关键一环,要发展就必须寻求兼顾软硬实力两者协调提高的发展道路。而高校学生社团在经历了短暂的春天后仍然还处于次成熟阶段,社团的管理和活动不规范无特色、缺少吸引力和凝聚力;再从社团的文化、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层面而言,当代大学生处于一种开放且不设防的环境中,容易被不合时宜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所侵蚀,使建立在大学生联合体基础上的社团,文化积淀太少、基本信念缺失、价值取向混乱。最后,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学生组织必须要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在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中,存在管理主体多元化、管理手段简单化等问题。
第二、高校学生社团的硬实力不硬。硬实力的强弱与占有资源的数量和能力有关[3]。主要反映在高校教育资源的分配中,社团占有资源的数量不足和能力不强,导致社团的运作资金不足,领导班子中缺少骨干力量和社团活动的简单化。首先,高校学生社团的运作缺乏资金。因此,社团活动要出水平、出成绩,学校必须设立“学生社团协会专项资金”。其次,一个学生社团要完善的发展需要有一支很强的领导班子。但高校学生社团工作中激励机制无力,尤其是在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生社团工作成了学生关注中的薄弱环节,难以吸收优秀学生;即使有一些优秀社团干部,但他们因缺少专业培训,工作能力不强,不能适应社团工作的需要。可见,高校社团的发展实则是人才的发展,但社团建设中的人才储备实在是困难重重。最后,作为学生社团生命线的社团活动,它是把社团文化建设引向深入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学生社团在素质教育中发挥作用的常规方式,应常抓不懈。
三、高校学生社团的目标与追求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给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条件与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这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和掌握高校学生社团的目标与使命,为建设优秀社团、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发展高等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一、学生社团要有作为社团核心和灵魂的精神与文化。学生社团的精神和文化是社团在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特色的稳定的并为社员所认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一个社团的精神与文化是在长期的活动中积淀下来的,它渗透在社团工作和社团活动的方方面面,影响着社团的每一个成员,使社团具有独特的社团文化和精神,从而营造出一种宽松活跃的学术氛围,使人们在这里孜孜以求,能够持续的进行创新学习与交流。社团的精神和文化成就了社团和而不同的气质,是社团凝聚力和吸引力存在的基础,是社团的建设工作的中心目标。
第二、高校学生社团要有规范的制度和科学的管理。学生社团一般都有社团章程,并以章程为基础制定的各种规范和运行机制,但美中不足的是社团的这些制度建设缺乏权威性和严肃性,变动幅度大,社团负责人可以自由改动。因此,高校社团发展的一个目标就是要有一套规范的制度。优秀的社团一般都有规范的制度和成熟的运行机制,使社团的精神和文化得到真正的贯彻。同时高校学生社团也要实现管理体制从统管型向民主型的转变,建立科学的管理。
第三、高校学生社团要有一流的人才队伍。优秀的学生社团应该是人才云集,群英荟萃之宝地。在知识经济时代,“一切取决于知识的创新及高科技的使用,说到底,取决于一大批优秀人才对知识的创新,并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因此关键在于人才”[4]。高校学生社团要毫不动摇的坚持这一理念,以“团校为平台,对社团成员尤其是骨干力量进行系统培训,使社团的人力资源素质达到更高的层次,形成一支凝聚在团组织周围、能够有效提升社团品质的人才队伍”[5]。高校社团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必然是持续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才的持续发展。因此培养一流的人才队伍,强化人才储备,应摆在高校社团发展目标的首位。
第四、高校学生社团要有服务社会的意识。高校学生社团工作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它贯彻到社团工作实践中就是要求社团要有服务社会的意识。“代表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社团提供了服务社会的能力;“代表中国社会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给社团注入了服务社会的动力;“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社团有服务社会的定力。特别是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社团更要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服务社会、***社会,这既是社团发展的根本目标又是高校学生社团应该承担的社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
四、结语
当今,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已经成了高校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的触角已经伸到了高校和高等教育的各个角落,并且正在产生巨大的影响。而要将这种复杂的影响转化为高校教育发展的积极动力,就必须在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理论上和实践中投入更多的关注与研究
十六大报告上提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面对新形势下我国高校教育发展的新战略,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学生社团,必须与时俱进,明确和分析自身的内涵,力争在高校发展和社团建设中作出新的安排,发挥更大作用。
一、高校学生社团的内涵
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在近二十年的发展中,逐渐从高校的边缘地带走向了中间地带;从高校的附属物演化为了比较独立自主的部门,具备了丰富的内涵。这种内涵在组织形式上表现为高校的一种特殊的学生组织,它囊括了由学生自愿组成、为实现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协会、学会、研究会、联谊会及文学社等。在精神文化上表现为“大学校园本身的人文气息与大学生群体的独有特征所结晶的属于大学生们自己的青春载体。在这个载体中,它所拥有的社团不仅包容了大学生们个人的兴趣爱好,还反映出了大学生们的青春梦想、生活***、人生规划,有的则更折射出了他们为之振臂高呼的在现实社会中的自我角色扮演以及所处的年代中应履行和承担的义务和责任”[1]。高校学生社团的内涵是丰富的、变化着的,不能一言以蔽之的。它必将在高校学生社团的实践中被赋予新的内容,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探究。
二、高校学生社团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及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组建学生社团、完善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领导的重视,大部分高校都对学生社团建设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他们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拓宽学生社团的学科领域和活动范围,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我国高校学生社团不仅从数量上而且从开展活动的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2]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社团发展也面临着软实力不强和硬实力不硬的困境,需要在实践中突破。
第一、高校学生社团的软实力不强。软实力不强是一般高校学生社团所存在的通病,其主要表现为高校学生社团在社会和学校的认可度低、社团文化积淀太少、基本信念缺失、价值取向混乱以及管理制度不科学。首先,高校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建设和学生发展中的关键一环,要发展就必须寻求兼顾软硬实力两者协调提高的发展道路。而高校学生社团在经历了短暂的春天后仍然还处于次成熟阶段,社团的管理和活动不规范无特色、缺少吸引力和凝聚力;再从社团的文化、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层面而言,当代大学生处于一种开放且不设防的环境中,容易被不合时宜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所侵蚀,使建立在大学生联合体基础上的社团,文化积淀太少、基本信念缺失、价值取向混乱。最后,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学生组织必须要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在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中,存在管理主体多元化、管理手段简单化等问题。
第二、高校学生社团的硬实力不硬。硬实力的强弱与占有资源的数量和能力有关[3]。主要反映在高校教育资源的分配中,社团占有资源的数量不足和能力不强,导致社团的运作资金不足,领导班子中缺少骨干力量和社团活动的简单化。首先,高校学生社团的运作缺乏资金。因此,社团活动要出水平、出成绩,学校必须设立“学生社团协会专项资金”。其次,一个学生社团要完善的发展需要有一支很强的领导班子。但高校学生社团工作中激励机制无力,尤其是在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生社团工作成了学生关注中的薄弱环节,难以吸收优秀学生;即使有一些优秀社团干部,但他们因缺少专业培训,工作能力不强,不能适应社团工作的需要。可见,高校社团的发展实则是人才的发展,但社团建设中的人才储备实在是困难重重。最后,作为学生社团生命线的社团活动,它是把社团文化建设引向深入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学生社团在素质教育中发挥作用的常规方式,应常抓不懈。
三、高校学生社团的目标与追求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给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条件与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这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和掌握高校学生社团的目标与使命,为建设优秀社团、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发展高等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一、学生社团要有作为社团核心和灵魂的精神与文化。学生社团的精神和文化是社团在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特色的稳定的并为社员所认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一个社团的精神与文化是在长期的活动中积淀下来的,它渗透在社团工作和社团活动的方方面面,影响着社团的每一个成员,使社团具有独特的社团文化和精神,从而营造出一种宽松活跃的学术氛围,使人们在这里孜孜以求,能够持续的进行创新学习与交流。社团的精神和文化成就了社团和而不同的气质,是社团凝聚力和吸引力存在的基础,是社团的建设工作的中心目标。
第二、高校学生社团要有规范的制度和科学的管理。学生社团一般都有社团章程,并以章程为基础制定的各种规范和运行机制,但美中不足的是社团的这些制度建设缺乏权威性和严肃性,变动幅度大,社团负责人可以自由改动。因此,高校社团发展的一个目标就是要有一套规范的制度。优秀的社团一般都有规范的制度和成熟的运行机制,使社团的精神和文化得到真正的贯彻。同时高校学生社团也要实现管理体制从统管型向民主型的转变,建立科学的管理。
第三、高校学生社团要有一流的人才队伍。优秀的学生社团应该是人才云集,群英荟萃之宝地。在知识经济时代,“一切取决于知识的创新及高科技的使用,说到底,取决于一大批优秀人才对知识的创新,并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因此关键在于人才”[4]。高校学生社团要毫不动摇的坚持这一理念,以“团校为平台,对社团成员尤其是骨干力量进行系统培训,使社团的人力资源素质达到更高的层次,形成一支凝聚在团组织周围、能够有效提升社团品质的人才队伍”[5]。高校社团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必然是持续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才的持续发展。因此培养一流的人才队伍,强化人才储备,应摆在高校社团发展目标的首位。
第四、高校学生社团要有服务社会的意识。高校学生社团工作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它贯彻到社团工作实践中就是要求社团要有服务社会的意识。“代表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社团提供了服务社会的能力;“代表中国社会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给社团注入了服务社会的动力;“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社团有服务社会的定力。特别是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社团更要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服务社会、***社会,这既是社团发展的根本目标又是高校学生社团应该承担的社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
四、结语
当今,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已经成了高校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的触角已经伸到了高校和高等教育的各个角落,并且正在产生巨大的影响。而要将这种复杂的影响转化为高校教育发展的积极动力,就必须在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理论上和实践中投入更多的关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