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学新生来说,离开家门,搬入大学城,就像一个“成人礼”一样,意味着学习和生活都将面临巨大的变革。其中,最大的变革就是学校将以对成人的要求来教导学生、管理学生。大学生要对大学学习做好规划,学习方式也要从被动转为主动,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修养,增强自己的职场竞争力。
由集体学习到个人选课
除了极少数示范高中有选修课以外,绝大多数普通高中的学生三年都上着一样的课程。而大学教育更尊重个性,有必修课和选修课之分。在同一个班上,几乎没有两个学生选的课完全相同。对于这一现象,学生感触颇深。刚上大二的学生小林介绍自己大一刚入学时选课的第一反应,是“找不到对手”。小林从小学开始,都习惯找班上成绩最好的同学作为竞争对手,依据别人的学习安排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可是,他发现大学同学选的课都不一样,上课地点不同。再加上一些社团活动的分化,一个班的同学聚在一起上课的时间并不太多。小林表示,高中老师对作业和考试有很细致的安排,而大学老师只是列下一堆参考书目。同学之间无法获知别人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水平。
最让小林感到有心理压力的是,他想转专业和出国留学,就需要作更多的个人打算。在大一结束时,小林转专业失败,他开始修“双学位”作为补救。“双学位”需要比同班同学多修12门课,多修34个学分。在看到同班同学用功学习时,小林有一种“撕裂感”。他一心想学好第二专业,但是,为了申请留学时成绩单好看,原专业成绩也不敢怠慢。在大二暑假,他又要为留学做准备,开始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托福和GRE上。对比准备考研或工作的同学,小林觉得大家过着完全不同的学习生活。
由老师督促到个人自觉
对于高中的优等生来说,进入大学不免产生一种失落感。高中的老师相当于半个爹妈,对于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有无微不至的关怀。而大学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学教师更关注于自己的科研,而不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优等生应该戒除高中时代被老师捧为“掌上明珠”的心理需要,培养自己的独立能力。
在大学,教师一般将学生当作成年人看待,不会督促学生的学习。所以,学生学习应该自觉,不能因为没有老师管,就上课缺勤,不上自习,或是沉迷于打游戏。
学习需要有长远规划
大学生对于学习规划不能放弃思考、简单从众。如果被动追随热点专业,这些热点专业在四年之后毕业时,很有可能转变成为难以就业的专业。比如,上世纪90年代末热捧的生物工程和国际经贸等专业,后来就业并不是那么理想。所以,安排大学学习规划要有前瞻性,既要安排当今社会上流行的课程,又要安排现在用不上、不受关注、将来可能蕴含巨大机会的课程。
开学前两日不宜外出,宜先选课
现在的大学生不再像前些年的大学生那样单纯享受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而是学习态度多以就业为导向,在入学的时候就将眼光投向了毕业和求职,在大学生生活的一些重大选择上都流露出了明显的功利色彩。
■选课:学生多以易于通过为标准
一般而言,大学分为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双学位选修课。对于本科生而言,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都是软件系统默认选中的。
最有选择自由的是公共选修课。有大学辅导员介绍,五六年前的学生选课还是以兴趣为主,热选的课程有股票投资入门、中西方比较文化、古典音乐鉴赏等。但是,近年来学生比较功利化,基本是以公共选修课的课业负担和考试难度为标准,热衷于选最容易通过的课程。广州大学地科院的王同学介绍,现在找工作,你告诉你上过什么选修课一点意义也没有。而选修课基本都是“某某学概论”,学再多的“概论”都不会被当作科班出身对待。
现在选课基本都是网络报名,所以新生开学的前两日不宜外出,要争取能够在网上“秒杀”到自己心仪的课程。学生在选课时也要考虑自己所能承受的负荷,如果一次所选的课程太多,不仅压力大,没有时间参与体育锻炼和社团活动,而且可能期末成绩会比较低,从而影响留学申请、推荐免试和找工作。另外,选的课程过多,很有可能遇到几门课程同时考试的情况。经验表明,一个学生同一时间至多只能应付两门选修课考试,一门考半场。
■社团:储备给未来主管讲故事的材料
据某大学辅导员介绍,如果说十多年前的大学生参与社团是为了充实学习生活,现在的学生参与社团更多地是为了评奖学金时有更多加分,找工作时简历更好看。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的应届本科生小陈介绍,社团工作经验在找工时至关重要。某些知名公司对于某些没有社团头衔的学生,第一关就淘汰了。而在面试最后一轮,讲一个社团故事则是一个“加分动作”。如果没有社团经验,你就没有给主管讲故事的材料。有时甚至你想编造一下,或是发挥一下,这些临时的凭空捏造根本经不起主管在细节上的追问。
对于评奖学金来说,不同社团的加分权重是明显不同的。担任学校或学院团委、学生会职务的学生会获得更高的加分。而一些兴趣社团获得加分的权重可能只有团委、学生会的1/3。在很多班级都会出现成绩最好的学生只能拿到乙级、丙级奖学金,而成绩平平、社团活动出色的学生拿到甲级奖学金的例子。
■部分证书,本科生无资格报考
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对就业岗位的冲击,大学生不得不想方设法加强职场竞争力,而考证是加强职场竞争力的一大捷径。对就业最有帮助的证书是注册会计师考试、司法考试等执业资格考试。不过,这些执业资格考试一般要求报考者至少具有本科学历。大多数学生直到本科毕业后,才有资格参加这些考试。因此,执业资格考试往往是硕士生增强职场竞争力必拿的证书。所以报考前要了解清楚,不要盲从。
[code][quote]
由集体学习到个人选课
除了极少数示范高中有选修课以外,绝大多数普通高中的学生三年都上着一样的课程。而大学教育更尊重个性,有必修课和选修课之分。在同一个班上,几乎没有两个学生选的课完全相同。对于这一现象,学生感触颇深。刚上大二的学生小林介绍自己大一刚入学时选课的第一反应,是“找不到对手”。小林从小学开始,都习惯找班上成绩最好的同学作为竞争对手,依据别人的学习安排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可是,他发现大学同学选的课都不一样,上课地点不同。再加上一些社团活动的分化,一个班的同学聚在一起上课的时间并不太多。小林表示,高中老师对作业和考试有很细致的安排,而大学老师只是列下一堆参考书目。同学之间无法获知别人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水平。
最让小林感到有心理压力的是,他想转专业和出国留学,就需要作更多的个人打算。在大一结束时,小林转专业失败,他开始修“双学位”作为补救。“双学位”需要比同班同学多修12门课,多修34个学分。在看到同班同学用功学习时,小林有一种“撕裂感”。他一心想学好第二专业,但是,为了申请留学时成绩单好看,原专业成绩也不敢怠慢。在大二暑假,他又要为留学做准备,开始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托福和GRE上。对比准备考研或工作的同学,小林觉得大家过着完全不同的学习生活。
由老师督促到个人自觉
对于高中的优等生来说,进入大学不免产生一种失落感。高中的老师相当于半个爹妈,对于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有无微不至的关怀。而大学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学教师更关注于自己的科研,而不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优等生应该戒除高中时代被老师捧为“掌上明珠”的心理需要,培养自己的独立能力。
在大学,教师一般将学生当作成年人看待,不会督促学生的学习。所以,学生学习应该自觉,不能因为没有老师管,就上课缺勤,不上自习,或是沉迷于打游戏。
学习需要有长远规划
大学生对于学习规划不能放弃思考、简单从众。如果被动追随热点专业,这些热点专业在四年之后毕业时,很有可能转变成为难以就业的专业。比如,上世纪90年代末热捧的生物工程和国际经贸等专业,后来就业并不是那么理想。所以,安排大学学习规划要有前瞻性,既要安排当今社会上流行的课程,又要安排现在用不上、不受关注、将来可能蕴含巨大机会的课程。
开学前两日不宜外出,宜先选课
现在的大学生不再像前些年的大学生那样单纯享受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而是学习态度多以就业为导向,在入学的时候就将眼光投向了毕业和求职,在大学生生活的一些重大选择上都流露出了明显的功利色彩。
■选课:学生多以易于通过为标准
一般而言,大学分为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双学位选修课。对于本科生而言,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都是软件系统默认选中的。
最有选择自由的是公共选修课。有大学辅导员介绍,五六年前的学生选课还是以兴趣为主,热选的课程有股票投资入门、中西方比较文化、古典音乐鉴赏等。但是,近年来学生比较功利化,基本是以公共选修课的课业负担和考试难度为标准,热衷于选最容易通过的课程。广州大学地科院的王同学介绍,现在找工作,你告诉你上过什么选修课一点意义也没有。而选修课基本都是“某某学概论”,学再多的“概论”都不会被当作科班出身对待。
现在选课基本都是网络报名,所以新生开学的前两日不宜外出,要争取能够在网上“秒杀”到自己心仪的课程。学生在选课时也要考虑自己所能承受的负荷,如果一次所选的课程太多,不仅压力大,没有时间参与体育锻炼和社团活动,而且可能期末成绩会比较低,从而影响留学申请、推荐免试和找工作。另外,选的课程过多,很有可能遇到几门课程同时考试的情况。经验表明,一个学生同一时间至多只能应付两门选修课考试,一门考半场。
■社团:储备给未来主管讲故事的材料
据某大学辅导员介绍,如果说十多年前的大学生参与社团是为了充实学习生活,现在的学生参与社团更多地是为了评奖学金时有更多加分,找工作时简历更好看。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的应届本科生小陈介绍,社团工作经验在找工时至关重要。某些知名公司对于某些没有社团头衔的学生,第一关就淘汰了。而在面试最后一轮,讲一个社团故事则是一个“加分动作”。如果没有社团经验,你就没有给主管讲故事的材料。有时甚至你想编造一下,或是发挥一下,这些临时的凭空捏造根本经不起主管在细节上的追问。
对于评奖学金来说,不同社团的加分权重是明显不同的。担任学校或学院团委、学生会职务的学生会获得更高的加分。而一些兴趣社团获得加分的权重可能只有团委、学生会的1/3。在很多班级都会出现成绩最好的学生只能拿到乙级、丙级奖学金,而成绩平平、社团活动出色的学生拿到甲级奖学金的例子。
■部分证书,本科生无资格报考
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对就业岗位的冲击,大学生不得不想方设法加强职场竞争力,而考证是加强职场竞争力的一大捷径。对就业最有帮助的证书是注册会计师考试、司法考试等执业资格考试。不过,这些执业资格考试一般要求报考者至少具有本科学历。大多数学生直到本科毕业后,才有资格参加这些考试。因此,执业资格考试往往是硕士生增强职场竞争力必拿的证书。所以报考前要了解清楚,不要盲从。
[code][quote]